正文卷 第174章 古代的魚脍
葉清把魚頭跟魚骨切好,放進另外一個碟子裡。
然後她的左手食指按在魚肉的尾部,刀一切一轉一削,一整塊魚肉就被她切成片片連皮的透明的薄片。
吳彬在旁看得有點發愣,小堂妹這刀工,讓他忽然想起詩中描寫的,“鸾刀若飛,應刃落俎,靃靃霏霏。運肘風生看斫鲙,随刀雪落驚飛縷!”
太厲害了,刀身落下時,魚片像是蝴蝶一樣飄出來,太美了,自己要用多久才能學到這刀工的一成啊?
魚片松散得像雪花,輕得能随風飄揚,真是“蟬翼之割,剖纖析微。累如疊縠,離若散雪,輕随風飛,刃不轉切。”
他去找了一雙竹筷,用微微顫抖的右手拿着筷子夾起一片,高舉起來迎着廚房裡的火光看了又看。
這魚片切的真的很薄,像是絲娟一樣,都透着火光。
須臾,一碟魚片就被葉清按順序,一片一片擺在放了碎冰的大盤上。
然後她想了一下,去外面找來幾朵半開的木槿花跟葉子。
又用黃瓜削了一條長薄片,手指靈活的一卷,拿桌上的牙簽一插,一朵黃瓜花做好了。
仔細的擺放在冰鎮生魚片上,霎時這盤菜,就變得清新脫俗起來。
“真好看,沒想到小堂妹的手好巧,心思也巧,這生魚脍做得太好了。”吳彬誇贊道。
葉瑛倒是問道:“清清,你這冰放在壇子裡,帶回來居然沒化成水?”
“嗯,我臨出城門才買的冰。如果用的是雙層的容器裝冰塊,在用棉衣包在外面,冰還能半日不化呢。”
吳彬點頭,“嗯,我看鎮上刨冰攤主就用稻草跟棉花,包在放冰塊的青銅容器外面,也不知是何原由,本來包起來不是更暖和,冰更容易化掉嗎?”
葉清笑了笑,這物理知識跟古人們解釋起來太麻煩。
她幹脆随便扯了個差不多意思的解釋:“這其實就跟井水夏日是涼的道理差不多,不過具體的我也想不透,反正前人想出來的辦法,我們用就是了。”
葉清說完,就拿了倆個小碟子,準備做調味料。
事實上做生魚片,在這個時代用鲈魚是最好的。
不過建州不産鲈魚,葉清就選用了沒什麼細骨頭的嫩一些的小草魚。
當然有些人就推崇鲈魚,若是吃不到鲈魚的地方,在古華夏還有一種鲈魚的幹脍。
在清水裡泡發後,用布包裹瀝盡水份,松散地裝在盤子裡,無論外觀和口味都類似新鮮鲈脍。
隻不過,葉清也沒見到,見到了也不會買。
幹魚片的口感始終不如新鮮的。
如若将切過的香柔花葉,拌和在生魚片裡,再裝飾上香柔花穗,就是号稱“東南佳味”的“金齑玉脍”。
隻是香柔花這兒也沒有,這種俗名叫蜜蜂草的植物,新鮮植株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,古代長期當蔬菜食用。
金齑玉脍所用的香柔花,在這隻能是用開紫花的海州香薷或紫花香薷。
海州離這600裡路,想弄到這花現在也難。
金齑玉脍的名稱,最早出現在《齊民要術》書中。
在“八和齑”一節裡,詳細地介紹了金齑的做法。
金齑共用七種配料:蒜、姜鹽、白梅、桔皮、熟栗子肉和粳米飯。把白梅與其它六種配料搗成碎末,用好醋調成糊狀,就是金齑。
這些葉清當然準備不齊,也不打算用。
她隻打算做三種簡單的調味碟,一碟麻油配醬油;一碟醋姜絲;一碟黃色的辣根醬。
這辣根的果期正是六月,葉清在調料店沒有看見山葵賣,卻發現集市是有辣根出售。
綠色的芥末就是用山葵的根和莖做成的。
還有一種芥子末、芥辣粉,是芥菜的成熟種子碾磨成的一種辣味調料。
這些其實味道都差不多,辛辣沖鼻,卻是吃生魚片最佳的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