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案例解析
「第一,我們想要賣東西的第一件事,是什麼?」
「是商品?是質量?是價格?」
「都不是,是顧客。」
「是顧客的眼光,是顧客的好奇,是顧客願意聚集過來的念頭。」
「以我們啃得為例,為什麼在店鋪沒開始之前,就鋪天蓋地的宣傳,就是為了大家能好奇來看看。」
「為什麼主打外國美食?」
「也是因為大家不知道外國美食什麼樣,好奇,有人想去看,才能吸引到顧客。」
「你吸引的客戶群體越大,成交的顧客自然也會越多,這個基本準則,不用我再跟你們講了吧?」
大家都是智商正常的成年人,蘇艾說的大家都懂。
假如說你這個商品,一般十個人看了,一個人能買,轉化率有10:1,那你如果能吸引來一百人看,就能賣出去十個,如果你能吸引來一千人看呢?你就能賣出去一百個,營業額就能翻十倍。
「你們其中有一部分連100把刀都沒賣完的,你們售賣的位置,各種地方都有,有熱鬧的集市,市區,還有村子是吧?」
「我來猜想一下,你們是怎麼賣的,大概是找個小攤位,蹲下來,或者是再開朗一些的,一邊走街串巷,一邊喊著,吆喝著:賣菜刀啊,賣菜刀!」
「如果再加幾個形容詞就是:好用的菜刀,不卷邊,不炸口,價格實惠,走過路過不要錯過……」
蘇艾話音落下,立刻有幾個人紅著臉低下了腦袋。
是的,他們就是這麼賣的,因為大家都在這麼賣啊,結果就是,他們的菜刀隻賣出去幾把。
他們就回來了。
他們的腦子甚至是不如那個賣707塊的小姑娘,小姑娘還知道把剩下的99把菜刀賣廢品,但是這些人的腦子是真的一點彎也不轉,他們把剩下的菜刀拿回來了。
就這麼踏踏實實的,沒賣完,就是沒賣完。
「所以現在大家明白了,張芸為什麼要雇傭一個年齡大的人當她的兒子?」張芸說的是自己雇傭了一個年齡大的中年人,當自己的兒子,沒有說這個人是司機楊忠,也是兩人商量後的共識。
「吸引愛看熱鬧的人,對她的身份產生好奇,年齡產生好奇,她和那些商品站在一起,她吸引來的目光,就也是商品的曝光度。」
「先是年齡,然後是年輕的長相,和年老的兒子,這樣的組合其實是很吸睛的。」
「國人就是喜歡湊熱鬧,聽八卦。」
「這個時候再用賒,我更願意叫它,先用後付。」
「打開大家佔便宜的心理,所有喜歡佔便宜的人,都會蠢蠢欲動。」
「這就是她從進入這個村子開始,所有的操作,沒有一個是白瞎的,看似隨意,都是有目的性的。」
「從自己身上的曝光,引到商品身上。」
「並且利用進口價格的虛標,先把商品給大家植入了一個先入為主的超級貴價的意識。」
「為以後40的售價埋下基礎。」
「這就是售賣商品的前期曝光,也是我們營銷部目前在做的事情。」
「吸引顧客。」
「最開始賒了刀的人,把刀拿回去,遇到村民們會說什麼?」
「會說,我碰到了一個傻子,不要錢,給我了一把刀,說是賒,但她說的那些話,感覺這輩子也不會來要錢的了。」
「而且這個,可好了,是什麼進口刀,一百多塊錢一把呢。」
「請問這個時候,如果你是村民,你是不是也會問兩個問題?」
「一,真的嗎?一毛錢都不要?」
「二,在哪呢?我也去瞧瞧。」
「去了之後,就變成我也賒。」
「大家都白得了一把刀,如果自己不去要的話,就覺得虧了,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。」
「特別是在熟人當中更好用。」
「在村子裡同樣好使,於是我們就獲得了更多的顧客。」
「這就是引流。」
「然而每個人都賒賬,不給的話,那我們是賠的褲子都沒了的。」
「但妙就妙在張芸給自己樹立的這個形象上。」
「沒有皺紋的七八十歲的妙齡老人,帶著一個滿臉皺紋的孩子,還說出未來的預言,好的,不好的。」
「越是荒誕的東西,越是能讓人產生敬畏的心理。」
「這是一種標準的心理戰。」
「在膽小的人看來,不管是早給晚給,這些錢都要給人家的,所以她直接就給了,加上對張芸的畏懼。」
「而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,你應該還暗示過他們,如果找到了不給錢的話,將來肯定會特別倒黴,招災。」
「並且買了刀回去,能破除邪祟,有福氣之類的。」
「這些話肯定不是直說的,但絕對有一點暗示。」
張芸沖著蘇艾點了點頭:「是的。」
她覺得蘇總真的好厲害,她人都沒在,卻好像什麼都知道的一樣。
「所以大多數人都秉承著,早晚都要給,那我直接給你算了的想法,把錢給了張芸。」
「而張芸,最開始應該也沒想到轉化率這麼高,有八十個願意給錢。」
「是。」張芸點頭:「我當時之所以定價四十,就是想著,既然刀的成本才一塊,那我就賣價格高一些。」
「這樣就算是隻有三個人給我錢,97個不給錢,我也是賺的。」
「最起碼不會虧本。」張芸也是算好的。
蘇艾點頭:「這就是顧客的消費轉化。」
「最後你做的最妙的地方,你知道是什麼嗎?」
「你留下的種子是會不斷的影響他們的,從今天開始買了你的刀得人,都會把你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,從今往後,那些給了錢的,隻要家裡有好事就會想起你。」
「也會歸結到刀身上。」
「那些沒給錢的,家裡如果出了壞事,也會覺得是那些刀影響的,倒黴。」
「他們會不斷的把你身上的神秘色彩加碼,一層又一層。」
「等事情人傳人,等你以後再想去別的地方賣刀,就已經有人提前幫你宣傳過了。」
「這就是你自己培養的,屬於你的客戶。」
「你很厲害。」
這件事情從始至終,每一步,這個張芸走的都是絕妙,而且算計的毫無遺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