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姑姑低頭聽着,附合:“再也沒有比許姑姑更精心的人了。”
說着,太後娘娘又是一歎:“哀家原也沒打算放她出宮,可長興侯家卻三番四次地讨要許嬷嬷,想讓許嬷嬷幫着教導家中的七姐兒,哀家沒答應,她就求了到莊嫔那兒,莊嫔又求了昭陽宮那位到哀家跟前說項,哀家要是再拒絕,怕連皇帝也要驚動了去。”
沈姑姑壓低了腦袋,眼睛盯着鞋尖。
太後娘娘嘴裡的“昭陽宮那位”,正是住在昭陽宮陸皇貴妃。
太後娘娘話鋒一轉:“還當哀家不知道,這事就是昭陽宮那位撺唆的,是瞧了哀家早前讓許姑姑幫着骊陽調理了身子,便也是擔心哀家将許姑姑給了骊陽,為骊陽添了一個厲害人,算計可真真是厲害了去。”
說這話時,她語氣尋常得很,也是不見半分喜怒。
沈姑姑不敢接話,也隻垂頭聽着。
皇後娘娘常年久病,翊坤宮也是閉着宮門,許姑姑擅調養,許姑姑若是到了骊陽公主身邊,就相當于到了皇後娘娘身邊。
太後娘娘沉默了一瞬,殿裡頭頓時冷寂下來,隻有鳳首香爐裡的甯神香,正孜孜不倦,口吐芬芳。
“伺候了哀家這麼多年,哀家也不能讓她入了火坑,索性放她出了宮,往後前程全由自己,她自己也是一個明白人,虞家倒也是不錯的去處,先帝在時,十分賞識虞老爺子,哀家年輕的時候,也時常召虞老夫人進宮說話。”
沈姑姑笑着說:“奴婢還記得,當年太後娘娘得了一塊千年老沉香,做了兩條佛珠,送到寶甯寺供奉了三年,其一條就帶在太後娘娘的手上。”
一邊說着,沈姑姑就瞧了一眼太後娘娘手腕子上纏的佛珠,大約是常年久戴,也不離身,佛珠瑩亮無比。
太後娘娘也想起了這事:“聽說虞老夫人與哀家一般禮佛,另一條就是賞給了她去。”
沈姑姑跟着一起笑。
太後娘娘話鋒一轉,又道:“虞府大小姐,似乎是虞禦史的原配夫人謝氏所出,這謝氏出自泉州謝府,早前謝三郎進京,往宮裡送了不少稀奇玩意兒,可真是叫人長了見識。”
沈姑姑垂下眼睛,沒說話。
提起了謝氏,太後娘娘又想到了一樁往事:“記得有一年夏天宮宴,外命婦齊齊進宮,有一位淑人熱中了暑氣,暈倒了,在場的衆家夫人都幹眼瞧着,隻有一位夫人沖過去,扶起了那位夫人,打香囊裡拿了一粒解暑的香丸喂了那位淑人,後來哀家特意召見了她,一問才知道,正是虞禦史原配嫡妻謝氏,可真是個古道熱腸,又亮敞的人兒,可惜了。”
正說着,太後娘娘想到了什麼,就瞧見了跪在地上的小宮女:“謝氏的女兒虞府大小姐,是叫什麼來着?”
小宮女連忙道:“回太後娘娘,名幼窈。”
太後娘娘聽笑了:“朕幼清以廉潔兮,既含睇兮又宜笑,子慕予兮善窈窕,幼取字幼清,亦指清潔廉身,窈取字窈窕,美心曰窈,美貌曰窕,這名兒取得好,清潔以廉身,窈心以善德,”說到這裡,她頓了一下話兒,又道:“倒也是德配其名,真叫虞老夫人養出了幾分風骨德行。”
京裡頭各家小姐多如江魚,能被宮裡的貴人們記住名兒,放在眼裡頭的,大約也就那麼幾個,虞大小姐就是其中一個。
太後娘娘先是提了與許嬷嬷的主仆情份,許嬷嬷進了虞府,便難免提了與虞老夫人少年情誼,于是又提及了虞府已經逝的謝大夫人,難免就要順嘴提一提泉州謝府,謝府是皇商,本朝不行商人賜官,但謝府與宮裡關系卻是十分緊密。
最後,才提了虞大小姐。
仿佛隻是在閑話家常,但在場沒一個會真這樣認為,到了太後娘娘這身份,她說的每一句話,都自帶了深意。
這一個一個的人,都是牽扯了幹系。
從陸皇貴妃、莊嫔、長興侯府、虞府,聽得人也是心驚膽顫。
太皇娘娘笑了:“趕明兒去内務府挑一條鮮妍明麗的宮縧,給虞大小姐送過去,便也不必讓她進宮謝恩了,等她再大一點兒,宮宴上就能見着了。”
大宮女連忙應是。
虞大小姐得了太後娘娘的賞賜,已經是天大的榮恩,若是再得了太後娘娘的召見,對半大年歲的虞大小姐來說,也确實太惹眼了一些。
常言道:木秀于林,風必催之。
以她的年歲,可擔不起這麼大的風頭。
太後娘娘笑着笑着,面色就淡下來了:“宣,長興侯夫人,曹七小姐進宮。”
——
虞宗正和楊淑婉走後,安壽堂裡安靜下來。
虞老夫人端坐在榻上,垂目撚着佛珠,沉香木佛珠因為經常拿捏,色澤黃色,透了蜜脂,更顯金堅玉潤。
柳嬷嬷記得,這串佛珠還是當年太後娘娘賞賜。
這麼多年來,老夫人時常戴在身邊。
虞老夫人想着花會上發生的事,良久之後,才輕輕一歎:“大約是年歲大了,最近我時常想起從前的事。”
柳嬷嬷沒說話。
虞老夫人也不念佛珠了:“從前,我是算計太多了,算計了老二的前程,老二是出息了,卻與我離了心,老大也與我離了德。”
柳嬷嬷猶豫着開了口:“老爺子去得早,偌大的家業都是您支撐着,您是孀婦,算計自然要比旁人更多,不然如何能護得住虞氏一族,這幾百年來的名望?”
虞老夫人搖搖頭:“當年,老大與楊氏厮混,禍根在我,虞府是書香世族,打祖上傳承來名望,我卻給老大娶了一個商戶女,他怨我,心裡憋着氣兒,不滿家中妻子出身,一心想娶那書香女,這才犯了混帳,又何嘗不是他對我的反抗,原也是我們母女倆的怨孽,卻害了謝氏一條性命。”
她讓老大娶了謝氏,心存了私心與算計,摻雜了太多權衡,利弊,雖也顧着老大的前程,可對老二到底多有偏頗,一碗水沒能端平,這才招緻了老大的怨恨。